志方道人想不通,天下为何变化如此之快。
明明三山法会时那位少年将军才初显锋芒,为何不过数月他便光耀天下了。
这不合理,依照道门传承规律,求道之士应当步步前行,待到法全一道时再加祖师尊号。
可现在却是月前道人入江湖,归来已是大真人。
就算他天资非凡、悟性超绝,也不该进展如此之快。
“难道他仗剑下山,一路降妖除魔杀出了浩大名望。
若是如此,我需换个态度与他说话,免得他不善言辞只善伏魔。”
作为一个不善言辞、精于演法的善战之士,志方道人太了解莽夫杀才的秉性了。
对于这等人需用顺毛法,免得对方费时费力言传身教。
“不对,为何你俩皆与明初祖师有关联,唯我一人是外客。”
沉思间,志方道长突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。
那便是霞光净乐、妙道清源两派合力将他排除在外,独享受了道门大真人之福。
这怎么能行,天下道门是一家、金坛乾元不孤傲,无论如何也该混上一份交情才对。
眼见旧友忧心此事,李思当即大包大揽道。
“小事,你唤我一声师叔、我再唤周道兄一声师叔,这关系不就定下来了吗。”
“师叔所言甚对,是我心急了。”
“···,志方道友,你是不是偷偷磨练面皮了。”
“师叔说的是哪里话,其实我素来尊师重道,只因不善言辞显得有些严肃罢了。”
李思本想寻旧友显摆一番,不想被其无赖法轻易化解。
一时竟不知是他得偿所愿,还是不慎败了一筹。
三派掌门说笑、人间弟子论道,皆说自家妙法高,静待掌教显真容。
周元观望此景、终知名声聚众。
不是他到何地处处盛会,而是盛会因他召开,无他才会平静。
由此可见,或许随着他的身份不断变化,已很难作为独行自在客了。
“我等拜见掌教,请掌教承接法剑、统领道脉。”
三位传法真人、数十秘境道人一同敬拜,惊的人间修士也来俯首。
少年人谁没几分好奇,亦有几分心气,虽然表面守理,暗地里却偷偷眺望那青袍道人。
这一看,他们方知那人也是少年。
一身青袍潇洒、竹笛木簪逍遥,随意挽了发,似是江湖客,风随笛音现、隐隐道青华。
“竟是他?”
“他是谁?”
“你不知吗,那是招引七星之士、名动天下之人。”
人间道人心情复杂,犹如看着昨日同窗高升辅宰,已能执掌天下纲领,而自己还在故地求学。
不过他们很快就释然了。
这也挺好,他们近来被周元的故事一惊再惊,心中早已认定,天下间若真有人能成道,也该是传说中的周元。
“我偷偷问了传法真人,周掌教尚未成道,他的名望多是伏魔所得。”
“嗯,那我们更要恭敬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