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
兵家秘诀(2 / 2)

元朝末年,官府统治黑暗腐败,终于大局糜烂,不可收拾。各地百姓不堪残暴压榨,纷纷揭竿而起,群雄相争,尚不知鹿死谁手。

当时有名士施耐庵,生而好学,博古通今,他痛恨元帝残暴,常年游走四方,联络各地义军,谋划抗元大业。

某日,施耐庵被元兵追捕,独自逃入深山,结果迷失道路,环视四周,所见尽是危石奇峰,绝无人迹,心里甚是惶恐,莽莽撞撞地走了半天,途中见有一个少年乞丐饿倒于路边,眼看就要饿死了。

施耐庵心地仁厚,便将身边仅有的半块干粮给他喂下。那乞丐跪地感谢救命之恩,然后与施耐庵二人结伴寻找出山的路径。走到深夜里,发现山林中有座破庙,两人又饿又冷,凄惶之际,只好栖身在破庙泥胎中过夜。

施耐庵刚刚睡着,忽听庙里窸窸窣窣有脚步声响起。他以为是元兵追至此地,大气也不敢出,从泥胎缝隙里偷眼观瞧,就见两位赤瞳黄衫客,正在灯烛下对弈,身后各有侍童数人,执礼甚恭。

施耐庵担心惹祸上身,不敢露面,继续藏身在泥胎中窥探,却听那两位黄衫客纵论古今得失成败,言辞古意昂然,高谈阔论,无不尽中机宜,再看棋局间往来纵横,似乎暗合兵法,神妙无方,常人难测其奥。

施耐庵大为叹服,知道是遇到了世外高人,连忙从泥胎中爬将出来,拜见那二位黄衫客,恳请收纳为徒,传授兵法古术,用以匡扶天下。

那两个黄衫客见状并不惊讶,当即请施耐庵落座。他们自称其祖辈乃是春秋战国时鬼谷子门下,历代隐居于此山,有许多年不见外人了,而今有人误入山中,也是机缘难得,看来天下大变在即,合该兵家出世定乱。于是取出一捆竹简,告之施耐庵:“此乃兵家秘诀,分为形势、技巧、权谋三篇,内合阴阳术数,蕴涵天地形势变化,暗藏扭转乾坤之机,如能领悟其中一篇奥妙,当有九五之尊。”

施耐庵忙说:“我一介布衣,从不敢有非分之想,只求能够辅佐贤明圣主,推翻元人暴政,以解天下苍生倒悬之苦。”

那两个黄衫客闻言怪笑了几声,当场将竹简尽数相授。施耐庵再次拜倒叩谢,随后在灯下翻阅“兵家秘诀”,越看越是入迷,浑然忘却了身外之事。

蓦地里一阵山风将庙门推开,顿时寒意袭人。施耐庵周身打了个寒战,等他抬起头来,却不见了那些人的踪影。此时天色破晓,晨雾中只见有一群长臂苍猿,正自穿林越涧而去,为首两头巨猿都是赤瞳黄背,空山沉寂,猿声转瞬间已在数里之外了。

施耐庵心中惊疑不定,站在破庙中茫然若失,还没回过神来,忽然脑后被人狠狠打了一记闷棍,当即昏倒在地,等醒来之后,发现脑袋上满是鲜血,“兵家秘诀”不翼而飞,而那个躲在泥胎中的少年乞丐,也早已不知去向。

施耐庵心知是那乞丐恩将仇报,趁己不备,盗走了竹简兵书,未承想世间竟有如此狼子野心之辈,不由得追悔莫及,却也无可奈何。好在施耐庵已将“兵家秘诀”尽数记在脑中,当下匆匆忙忙离了荒山野岭,后来他怀抱宏愿,投奔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帐下,充为军中幕僚,谋划了许多攻城夺地的奇计妙策。却因张士诚居功自傲,独断专行,亲信佞臣,疏远忠良,施耐庵几次谏劝,张士诚都不予采纳,于是愤然离开平江,此后心灰意冷,浪迹江湖。许多年后他才知道,当初自己在深山里搭救的少年乞丐,正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。

原来濠州有个出身贫苦的朱元璋,幼时名为朱重八,靠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。元顺帝四年淮北蝗灾,赤地千里,百姓易子而食。十六岁的朱元璋孤苦无依,成了一个流落乡野的乞丐。

有一次朱元璋饿倒于深山,被救后不思报答,反而恩将仇报盗走了“兵家秘诀”,以为从此就能当上皇帝。可竹简上面字迹古朴,难以辨识,就揣在怀中,回到市上请人解读,不过文意深奥,朱元璋大字认不了几个,哪里读得明白?留下来既不当吃也不当穿,还不如换几个钱饱餐一顿,但他想到如今天下动荡,正值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秋,大丈夫岂可不动一念,这“兵家秘诀”迟早会有用武之地,于是藏带在身,秘不示人。

此后朱元璋到黄觉寺出家当了和尚,每日带上木鱼、瓦钵,到处游方化缘,终于找机会投奔义军,并以战功连续升迁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。他听闻刘基刘伯温有文经武纬之才,就想请其出山,共谋大业,为了表示诚意,不惜以部分“兵家秘诀”相授。

刘伯温深感其德,从此充为军师,追随左右,屡次献出奇谋良策,使义军取襄阳,收滁州,平芜湖,克太平,以摧枯拉朽之势,横扫长江两岸,诛灭张士诚、陈友谅,然后挥师北上,直取大都,将元顺帝逐回漠北,终于建立了不世之功。

朱元璋出身草莽,以徒手夺取天下,从一介放牛童当上了开国的太祖皇帝,自然对那些用兵如神、精通谋略的开国元勋深为忌惮,唯恐朝中有人起兵造反,所以刘伯温虽以大功,只封伯爵。但最使朱元璋感到不安的,还是当年救他的那位恩公,他十分后悔当初行凶时做贼心虚,手底下有些发软,以致留下了隐患。

朱元璋担心竹简兵书落入别人手中,早已将竹简付之一炬,可一想到世间还有某个人掌握着“兵家秘诀”,便寝食难安。但他并不知道施耐庵的身份姓名,时隔多年,也无法再按当年的形貌缉拿此人,于是暗中颁下密旨,命各地严加搜捕“兵家秘诀”的传人。

却说施耐庵浪迹天涯,多年隐居不出,因感时政衰败,作《江湖豪客传》寄托心意。不料此书被洪武皇帝看到,惹得龙颜大怒,认定是宣讲谋逆做乱之道,就勒令地方官员,将施耐庵问罪下狱。

施耐庵的门生罗贯中,早年间有志图王,也曾投奔张士诚及刘福通参加起义军,但未遇明主,都没能得到重用,只得遁隐江南,以撰写戏曲平话为生。在施耐庵下狱后,罗贯中求到刘伯温府上,望他念在旧日相识的分儿上设法相救。刘伯温当即上书请命,又劝施耐庵在狱中将《江湖豪客传》改为《忠义水浒传》,在八十回本之后另加四十回,专讲以宋江为首的草莽豪杰受了招安,报效朝廷,为国尽忠,才使得施耐庵免于一死。

施耐庵此时已经知道了朱元璋的身份,料想那洪武皇帝为人阴狠,又惯于猜忌,不愿像唐太宗一般与功臣同始同终,就算那些开国元勋想要急流勇退,恐怕也难得善终,今后朝廷中必然还有一场血腥浩劫。但大局已定,他身为一介草民,终无回天之力,只把“兵家秘诀”转授给罗贯中,嘱咐他妥善收藏,万勿失落,时移则事易,事易则备变,随后郁郁而终。

不出施耐庵所料,洪武皇帝果然开始大肆杀戮功臣,前后有四万多文臣武将遇害,军中为之一空,更不允许“兵家秘诀”留在世间。罗贯中暗恨朱元璋残暴狠毒,立誓让“兵家秘诀”流传后世,但朝廷上法度森严,明写兵书无异于自寻死路,况且也没有书商胆敢出版印制。

罗贯中心生一计,穷其毕生精力,将神妙无比的“兵家秘诀”分解开来,以明朝开国战例为素材,全部写入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全书借用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为背景,起自黄巾起义,终于西晋统一,书中褒刘贬曹,寄托了罗贯中师徒对仁君的向往,以及对奸雄的切齿痛恨。

这部暗藏“兵家秘诀”的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终于在嘉靖元年刊印出版,自此脍炙人口,广为传播,改编成评书戏曲的段落不计其数,却一直没有任何人察觉到被罗贯中隐匿在书中的“军事密码”。也正是由于这篇密码的存在,彻底颠覆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。

转眼间时移物换,到了明朝末年,已是朝纲败坏,各地流寇蜂起,冲州撞府,势如席卷,内忧外患接踵而来。

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攻明,八旗铁甲横扫辽东,消息传到北京,举国愤慨。大厦将倾的危难关头,天启皇帝授袁崇焕山海监军之职,筑宁远城,凭借壁垒坚固和红夷大炮,重挫八旗精锐。

袁崇焕认为八旗彪悍,来去如风,十分善于野战,但攻城战术有限,北骑尤惧大炮轰击,一遇坚城重炮便无可奈何,所以明军应当凭借火器,守而后战,坚壁固垒,避锐击惰,相机堵剿,可为取胜之道。他采用这一战术,先后取得了两次宁远大捷,预计数年之内即可收复辽东。

但这时候袁崇焕受到朝中奸党弹劾,不得不称病请辞,他回到北京叩见皇帝谢恩,心中不免感慨万千。返乡前无意获悉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,相传古时有“兵家秘诀”,神鬼不测其机,幽冥难穷其幻,罗贯中临终前留下一部手书原稿,比坊间刊印书籍,多出了一个关于汉代“传国玉玺”的古怪谜语,原来真正的“兵家秘诀”,都被他用暗语写在《三国演义》的字里行间。后汉三国时期,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,率先攻入洛阳城的孙坚,在井中得一宫女之尸身上有一红色盒子,匣中之物正是传国玉玺。之后孙坚之子孙策将玉玺献与袁术以借兵马。孙策用此玺从袁术处换来三千兵将,从而奠定了孙吴霸业之基。袁术称帝失败后,玉玺归属曹操。罗贯中所著《三国演义》中,凡是涉及传国玉玺的段落,都与他生前留下的谜语有关,谜语的答案即解读“兵家秘诀”的方法。此时关外女真与李自成都在暗中寻找这份手稿。

袁崇焕急忙写表上疏,禀告皇帝,女真八旗虽然狡猾悍勇,却不懂兵法中的诡变之道,所以明军扬长避短,凭坚城大炮可以稳中求胜,倒也不足为患。但坊间流传“话本三分”,详细描写了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的战争,这些具体的战役和战斗——“或是陈师百万,正面决战;或是小股设伏,暗中偷袭;或披坚执锐,冲锋陷阵;或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;或坚壁清野,以逸待劳;或一鼓作气,连续作战;或水淹、或火烧;或寡不敌众,或以少胜多;或先胜后败、或反败为胜;有将计就计,于中取事;有诈降投顺,内外夹击;有嫉斩谋士,也有七擒七纵、恩威并施;有空城退敌,有气杀统帅”。其中所藏之兵机权谋,何止千变万化,其手稿中更可能暗埋春秋战国时传下的“兵家秘诀”,若为关外女真所窥,实乃与虎添翼,恐怕终将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,恳请圣上明察严防。

此时朝政紊乱,奸党横行,袁崇焕的奏折并未受到重视。几番明争暗夺之后,罗贯中的手稿终于落入盛京,随即被范文程破解了其中的秘密。皇太极正愁统兵的旗主贝勒们不懂汉学兵法,他知道昔日太祖皇帝在大明总兵李成梁府中为奴之时,就常读“三分”,后来在行军布阵中获益匪浅,但也仅得皮毛而已,今得体用之道,何愁大明不灭?当即命范文程将《三国演义》译成满文,更作详细分解,用做兵书。皇太极终于得其所助,使用反间计,让崇祯自毁长城,除掉辽东督师袁崇焕,扫平了八旗入关的最大阻碍。

此后清军铁骑入关,定鼎北京,八旗席卷南北,削藩平叛,出兵西北,收复台湾,抗击沙俄,功业泽被后世。历史潮流浩浩荡荡,转眼间又是风云变幻,世事几度起落浮沉,然而关于“兵家秘诀”的传奇,却连清宫最机密的档案里都没有留下任何记载,它仍旧默默无声地沉睡在《三国演义》之中。

笔趣阁备用网址 点击保存
最新小说: 我们守护世界,没人守护我们 马总养的小狐狸 人在柯南,系统钦点蝙蝠侠 消失的Marauder地图碎片 0713:爱在聚光灯下 终极无名之书, 雷安:雨洼 我在唐朝当神仙 边伯贤:溺宠于爱 龙神饲养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