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直到有一天又被网友笑死。
有一位网友每天在发自己铁杵磨成针的视频。
评论区:求你了。磨磨铁吧,这是钢筋,你再磨两年,这石头就有屁股了。
这块石头也是遭了大罪了。几千年了让你拿根钢筋开了个股缝。
这玩意但凡磨成针,都是对相关行业最大的震动。
你想挑战自己是好事,我们不反对,但是这不是铁杵,是钢筋,这个粗细。八级地震都震不断呀。}
[古代: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
现代:只要钢够硬,石头磨出腚]
[更搞笑的是,作者说石头被洪水冲跑了。网友:与其相信洪水冲走了,更相信是石头捂着屁股跳水了。]
[一直以为钢筋是铁做的[捂脸]]
↑[钢筋确实是铁做的,只不过里面的碳含量和普通的铁不同。]
[钢筋和铁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含碳量不同[听歌]]
林研最后还是没有弄懂钢和铁的有什么区别,于是他就去搜了一下。
看完之后才明白,钢和铁的不同之处。顺便又看了一下下面的如何制造钢和铁,配合着讲解视频还挺有意思。
此时各朝各代却轰动,太不容易了。天幕终于出了个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了。
此时各朝的人终于知道了,为什么天幕中的楼房那么高大却不会倒塌的原因。原来是用这种钢杵当作支撑,也难怪能随随便便建个上百米的楼高。
虽然他们没有办法像天幕中那样,制作那么高品质的钢。但是提高一下现在的钢产量和质量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此时秦始皇在犹豫,自统一以后。秦始皇在文化方面虽然有了很多的改革。但是对于各家学派却一直持放任的态度。
在所有的学派中,只有墨家最为特殊。只有墨家有自己的军队,可以随时参与战争中。本来他都想要对墨家下“诛杀令”了,但是天幕的出现让他延缓了这一决策,后来天幕陆陆续续的公布了很多的先进技术工艺,这让秦始皇有点舍不得墨家的手艺了,但是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确实又很麻烦。
他一直在犹豫,直到今天公布了关于铁的锻造,他下定了决心。
于是他下旨,建立一个专门研发技术的部门,专门用来研制和改进天幕中所透露出的技术。
{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,短短234字。不仅仅是书法之作,更是血泪之作。
安史之乱时,颜真卿30多位家人为国捐躯。其中包括他最疼爱的小侄子。
当时颜真卿与颜杲卿两兄弟死守不降,一南一北讨伐叛军,颜杲卿孤军奋战六天。叛军以其子颜季明性命胁迫,仍不投降。
颜家30多口人,被安禄山杀绝,颜真卿侥幸活了下来。多方寻找亲人尸骨,最后只找到了侄子颜弄明的头骨。悲愤交加下写下了字字血洎的《祭侄文稿}
这次的视频很沉重,内容就是一张字帖,字帖上面有很多的修改的痕迹,可这依旧不能掩饰其书法技巧之高超。
《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:一、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。二、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。三、渴涩生动的墨法。
各朝各代有很多文人墨客赞扬《祭侄文稿书写笔法之高超。但是当讲解的《祭侄文稿是在那种场景下写下的作品,一时之间人们心中愤懑不已。
在颜真卿之前的朝代,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史之乱?但是看到那天幕上的字贴时,谁的心中不是愤愤不平呢。
颜真卿望着天幕,心急如焚却又怅然若失。他担忧于那安史之乱,又怅然于自己家族的结局。
“清臣冷静,如今还没有安史之乱,不要自乱阵脚。”颜真卿的朋友张志和如此劝解。
颜真卿,字清臣。张志和,字子同。张志和就是写出那个“桃花流水鳜鱼肥”的人。
(作者文化水平有限,真的想不出各个朝代人们称呼的名称,所以只能简单的统称一下字。其实我也知道不同朝代之间的称呼不同,但是来回切换确实有点不太方便,只能简单的找一些通用的称呼。)
颜真卿冷静下来,依据天幕的习惯。是有可能刷到相关的内容的,希望能够刷到有关安史之乱的讲解。
[从前只埋怨历史的难背诵,而法理解那些鲜活的人物。如今没有机会再去背诵那些文字,却在社会的打磨中找到了那些年老师想让我们理解的意义。如果有机会去对话他,我竟然想对他说的是:好好写书法,这世道不容你。]
[他可是颜真卿啊,得是多么的悲愤,才能有那么多的涂改。]
[这不是墨,是颜家满门的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