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17训练营的中央球场被阳光铺满,看台虽未坐满,却弥漫着比正式赛事更紧绷的氛围——这场交流赛没有观众欢呼,只有黑部由起夫手中不断记录数据的平板,以及三船入道那双审视着全场的锐利眼睛。球场两侧的休息区泾渭分明,种岛修二、鬼十次郎等人穿着U17专属的红色队服,姿态松弛地靠在长椅上;忍足、手冢他们则一身泽球馆的白色训练服,赛前热身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刻意的沉稳。
“第一场,泽球馆忍足侑士,对U17种岛修二。”裁判的声音落下,忍足推了推眼镜,握着球拍的手指却比平时更轻——他没忘记安西教练赛前的叮嘱:“不用想着赢,先让你的节奏‘追上’对手。”
种岛修二慢悠悠走上场,甚至没做热身,只是随意颠了两下球:“其实我真的挺搞不懂,为什么要和你们初中生比赛的。”他的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,发球时却没有丝毫拖沓,球贴着边线飞过来,速度不算顶尖,却像长了眼睛般卡在忍足最难发力的位置。
忍足下意识想启动,却突然想起安西教的“看肩识节奏”——种岛发球时右肩只是微抬,没有明显下沉,说明这记发球更侧重“角度”而非“速度”。他迅速调整站位,用球拍边缘轻轻一挡,球擦着网带弹向种岛的反手位。
“哦?反应挺快。”种岛挑了挑眉,回球时故意放慢了速度,球落地后弹起的高度比平时低了半截。忍足却没慌,他耳朵里还留着昨天听的爵士乐节奏,此刻竟顺着那若有若无的韵律,弯腰、挥拍,刚好卡在球弹起的最高点将球打回。
前两局,两人的比分咬得很紧。种岛始终没使出全力,时而用刁钻的落点打乱忍足的节奏,时而又故意放慢速度诱他进攻;忍足则靠着“共鸣节奏”,一次次接住种岛的变化——种岛加速时,他盯着对方左肩的沉坠提前启动;种岛减速时,他又借着呼吸的间隙悄悄把节奏拉回自己这边。当第三局忍足靠着一记贴着边线的反手削球拿下时,看台上的黑部由起夫忍不住在平板上标注:“节奏适应性:显著提升,已能应对中速变速。”
最终比分定格在4-6,忍足虽输了,却没半点失落。走下场时,种岛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的节奏很有意思,不像计算出来的,倒像跟着音乐在打——只可惜五维跟不上,下次要是能再快半拍,说不定能赢我。”
第二场,手冢国光对阵鬼十次郎,气氛瞬间变得凛冽。鬼十次郎握着球拍的姿势带着极强的压迫感,开场第一记发球就带着破空声,速度比种岛快了近三成。手冢却面不改色,“手冢领域”瞬间展开,无论鬼十次郎的球打向哪个角落,都能被他稳稳拉回自己的控制范围。
鬼十次郎显然没料到初中生能有这样的控球力,渐渐收起了轻视,开始加力——他的正手击球带着旋转,落地后会突然向外侧弹开。手冢却不慌不忙,每次回球都刻意减少旋转,用最简洁的线路顶住对方的进攻。两人的比赛像一场意志的较量,没有花哨的技巧,只有精准到极致的落点和节奏把控。当鬼十次郎的一记重扣被手冢用“零式削球”稳稳挡回时,三船入道终于坐直了身体,手指在桌上敲得更快了。
这场比赛的比分是3-6。结束时,鬼十次郎看着手冢,语气严肃:“你的控球和意志都够格,但体力还撑不住高强度对抗——要是能再练半年,说不定能进U17二军。”手冢微微颔首,他清楚自己的短板,这场比赛更像是一次精准的“体能检测”。
第三场轮到迹部景吾对入江奏多,画风瞬间变了。迹部一上场就带着极强的气场,“沉醉在本大爷的美技之下吧!”的宣言刚落,就用一记“迈向破灭的圆舞曲”拉开攻势——球在空气中划出华丽的弧线,旋转强到让球落地后直接弹向场外。
入江奏多却笑着应对,他的回球没有迹部那么张扬,却总能卡在迹部旋转最强的瞬间,用轻轻一挡就化解掉大部分力量。“你的旋转很厉害,但节奏太‘满’了。”入江一边回球一边说,“每次发力都用尽全力,很容易被预判哦。”
迹部皱了皱眉,试着减少旋转,加快击球速度。可入江像是能看透他的心思,总能提前一步站好位置。两人你来我往,迹部的“美技”一次次被入江用看似随意的回球破解,却也在这个过程中,慢慢调整着自己的节奏——他开始在旋转和速度之间找平衡,不再一味追求华丽。最终比分4-6,迹部走下场时,虽有些不甘,却也承认:“本大爷确实还有要改进的地方。”
最后一场,越前龙马对德川和也,是全场最受关注的一局。德川和也的实力本就接近U17一军,即便没使出全力,气场也足以让普通初中生紧张。可越前却依旧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,手里转着球拍,直到德川发球才站直身体。
德川的发球带着“黑洞”般的压迫感,球落地后几乎不弹起,直接贴地滑行。越前却不退反进,用球拍快速擦过球的底部,硬生生把球挑起来,回向德川的反手位。“有点意思。”德川眼神一凝,开始加快节奏——他的击球速度越来越快,几乎不给越前反应时间。
越前却没被打乱,他想起安西教练说的“节奏不是强迫,是共鸣”,索性闭上眼听了两秒——听球拍击球的脆响,听德川呼吸的频率,然后突然放慢回球速度。德川果然顿了一下,就是这一瞬间,越前突然加速,球像闪电般飞向德川的空档。
这场比赛打得比前几场更胶着,德川几次想提速拉开比分,都被越前用突然的节奏变化打断;越前想进攻,又被德川精准的防守挡回。直到最后一局,德川故意露出一个空档,越前毫不犹豫地扣杀,却没料到德川早有预判,用一记反手将球打回。最终比分5-7,越前抹了把汗,笑着说:“下次,我一定会赢。”
四场比赛结束,U17全员站在场边,三船入道走上前,看着泽球馆的四个少年:“你们比我想象中更出色——忍足的节奏,手冢的意志,迹部的调整,越前的突破,都够格让U17记住你们的名字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四人,“下次再比,可就不会这么轻松了。”
忍足、手冢他们对视一眼,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兴奋——这场交流赛不是结束,而是他们走向更高舞台的开始。夕阳透过U17球场的玻璃幕墙照进来,将四个少年的影子拉得很长,球拍上还残留着击球的余温,仿佛在预示着,未来会有更多更激烈的较量,在等着他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