甄嬛心中一凛,瞬间明白了华妃的深意。这不仅仅是处理下人纠纷,更是试探她如何平衡后宫复杂的人情关系网。</p>
</p>
她略一思忖,依旧沉稳答道:“宫规面前,理应一视同仁。既犯了错,便该受罚。至于其背后关系……娘娘执掌宫规,赏罚分明,六宫共鉴。若因些许关系便徇私,只怕难以服众,亦有损娘娘威信。不过,惩戒之后,娘娘或可私下对其管事稍加抚慰,言明此事仅针对其行事不端,非对其主不满,全其颜面,亦显娘娘恩威并施。”</p>
</p>
华妃眼底终于掠过一丝真正的笑意。很好。懂得坚持原则,也懂得迂回操作,既立了威,也留了余地。</p>
</p>
“便按你说的去办吧。”华妃挥挥手,“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置。也让六宫看看,莞嫔娘娘是如何代本宫执掌宫规的。”</p>
</p>
甄嬛心跳骤然加速!华妃竟直接将这立威的机会交给了她!</p>
</p>
“臣妾……遵旨!”她压下激动,恭谨应下。</p>
</p>
退出永和宫,甄嬛立刻雷厉风行地处理起来。她并未亲自出面,而是通过敬妃协调,将涉事太监宫女各自领回,严惩首犯,罚俸、杖责一样不少,同时明确传达了华妃娘娘(及她莞嫔)对此类事件的零容忍态度。事后,又让槿汐私下向齐妃、丽嫔宫中的掌事太监传达了“娘娘就事论事,非针对小主”的意思。</p>
</p>
一番操作下来,既严正了宫规,又未过分得罪齐妃、丽嫔,处理得滴水不漏。</p>
</p>
六宫众人见状,对这位新晋得宠、又得华妃重用的莞嫔,更是高看了一眼,心中忌惮又多了几分。</p>
</p>
………………</p>
</p>
甄嬛初试锋芒,便显露出不凡的手腕,华妃得知后,颇为满意。</p>
</p>
然而,这顺利之下,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。她们都未曾料到,皇后虽被禁足,其势力却并未瘫痪,反而因蛰伏而变得更加隐秘和恶毒。</p>
</p>
这日,甄嬛照常翻阅着内务府送来的各项用度记录,其中一项是关于各宫冬日炭火份例的预算申请。她一项项仔细核对,忽然,目光在其中一项上凝住了——</p>
</p>
【延庆殿:银骨炭二百斤,黑炭五百斤,柴炭八百斤。】</p>
</p>
延庆殿?端妃病重垂危,宫中冷清,伺候的宫人也大幅削减,如何需要如此大量的炭火?远超其他同等位份甚至更高位份妃嫔的用度!</p>
</p>
她立刻提起朱笔,在此项旁大大画了一个圈,批注道:【用度蹊跷,远超常例,请核。】</p>
</p>
账册送至永和宫,华妃看到批注,只以为是甄嬛谨慎,并未立刻深思。延庆殿如今在她眼中已无足轻重,她随手批了个【核减】便放在了一边。</p>
</p>
然而,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笔,却险些酿成大祸。</p>
</p>
几日后,内务府按照“核减”后的份例,将炭火送至各宫。延庆殿所得自然大幅减少。</p>
</p>
当夜,北京城骤降大雪,气温剧降。</p>
</p>
翌日清晨,一个惊人的消息如同寒风般刮遍后宫——延庆殿端妃,殁了。</p>
</p>
消息传来时,甄嬛正在用早膳,手中的甜白瓷碗“哐当”一声跌落在地,摔得粉碎。</p>
</p>
端妃……死了?</p>
</p>
在这个炭火被大幅核减后的雪夜?</p>
</p>
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窜上她的脊背!</p>
</p>
华妃接到消息时,正在梳妆。金簪在她手中一顿,眉心微蹙:“死了?倒是会挑时候。”</p>
</p>
她并未立刻将此事与炭火核减联系起来。直至颂芝面色惨白地匆匆进来,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。</p>
</p>
“什么?!你说昨夜延庆殿当值的宫女抱怨,说新送去的炭火不足,又都是些不禁烧的柴炭,殿内冷得如同冰窖?!”年世兰猛地站起身,脸色骤变!</p>
</p>
“是……内务府那边是按娘娘批阅核减后的份例送的……”颂芝声音发抖。</p>
</p>
一瞬间,年世兰全都明白了!</p>
</p>
好一个毒计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