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师师部很大。
仅仅是安置前来报到知青的平房就有两大排。
在张宝根他们一百多人抵达之前,上一批来报到的知青还有四五十个滞留在这里等着报到。
他们是五天之前来的,可师部的政Z部主任下了连队,听说要今晚才回师部。
每间平房都很大,塞满了木质上下架子床,一口气能塞进五六十人,房梁上悬着一盏煤油灯作为照明的工具。
这一路过来,梅子她们看到能有这样的环境已经觉得相当欣慰。
可惜她们还是想多了些。
知青临时安置点其实就是整个三师最好的房子,八成九的知青住的都是土窝子。
包括伊白梅、宫爱珍、刘思敏和王秀兰她们四个在内,新来的一百多知青里有三十多个女同志,被安排住进了一间已经住了二十个女知青的大房子。
提前几天过来的女知青们很热情,帮她们收拾床位、提热水,互相交换着姓名和籍贯。
伊白梅发现女知青里多数都是沪上和苏省人,京城老乡也有三四个,最热情的是两个来自津门的女同志。
在1968年12月22日之前,天山兵团(为了防HEXIE,我以后称呼新省建设兵团为天山兵团)的知青主要来源是全国的几个直辖市和苏省。
张宝根这边也一样,房间里沪上的男知青占了一半,其余的几乎全是苏省的。
他们搬进去的时候,先来的知青们还热情的鼓了一回掌。
聊得正热闹,几个师部的男女干事走了进来。
他们是来看看知青安顿的情况,如果发现有人带的被子太薄会立即先借一床给对方,再就是在途中染病受伤的要及时报告,有些病需要单独居住。
这些三十多岁的干事们很和气,但检查也很认真仔细,尤其是个人卫生问题很严重的,会他们带到隔壁房间去处理——虱子太多的人必须做专门的处理,要是已经有了病状那就要隔离。
张宝根耳朵很灵敏,他发现那几位三十多岁的女干事几乎全是湘省口音,于是这货小心机的把自己老家的口音“无意”中带出来了一点。
年纪最大的女干事好奇的看了在一边和同伴“叨叨”的张宝根。
“诶,小同志,你是湘省的?”
“不对啊,这几批里我记得没有湘省的知青。”
梅志强笑着帮宝根解释了一句。
“他啊,是个湘南人,早年父亲牺牲后跟着他爹的战友去的京城。”
就这一句话,立即让几个女干事高看了宝根一眼。
这年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能遇到个小老乡可太稀罕了。
而且这位叫骆银芳的女干事正好和宝根是一个市出来的、人家的老家就在宝根老爹上班的煤矿边上。
缘分啊!
“新来的知青们同志们,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?”
这时进来一个年轻人,穿着半旧的军大衣,满脸都是温和的笑容,口音带着一些沪上的味道。
“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前几天来到这里的沪上知青,也是这里临时成立的志愿队队长。”
“我叫贺昌桂,我们先来几天,大家如果有什么想问的可咨询下我,我随时欢迎!”
张宝根发现房间里不少之前来的知青都笑着对这个贺昌桂点头,但也有几个沪上知青偷偷冷笑了一下。
而这几个干事里领头的对着贺昌桂点点头,口头上表扬了几句。
唐向阳几人看在眼里,嘴角都有了一丝笑意。
京城这样的人很多,为的都是往上爬。
贺昌桂过来打了个招呼,只待了半分钟便向女同志宿舍那边走去。
他必须赶在大家安顿完之前给今晚所有抵达的知青一个良好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