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朱元璋这副紧张的样子,朱棣心中不由暗喜。
片刻后。
便见自家老爹果然蹙起了眉头,脸上表情有些一言难尽。
朱棣藏住自己心里的欢喜,平静地开口问道:“父皇?您这是怎么了?莫非京中有变?”
朱元璋沉默片刻。
长叹了一口气:“说大也不是太大的事情,说小……也不能算太小,太独断任性了些。”
相比于之前动不动就七百万石银钱往外丢,朱元璋现在的接受程度不是一星半点的高。
若只封个官儿的事情,倒是也不致让他太过生气。
这是老朱家的天下。
老朱家的掌权人、大明朝的皇帝,给破例封个官儿,这也不过分是不是?
只是他终究还是有大格局在的,终究还是觉得这事儿有不妥——不妥就不妥在坏了规矩,他怕朱允熥这次能一口气封个户部右侍郎,下次碰上喜欢中意的臣子,会不会也这样?长此以往,对大明的确不利。
他固然因为当初在棺材里听了一耳朵,知道朱允熥这两道考题的确有些了不得的见解和东西东西,可当初朱允熥也只是因为和马三宝闲聊起,拿了个玻璃举例,并未深入去讲太多,更没有涉及到过整个国家经济、银行体系这一方面。
朱元璋一知半解之下,依旧意识不到经济这一套,对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和重要性。
所以在朱元璋看来。
就算真有人有这份智慧和才华,再怎么也值不上一个正三品大员的位置。
要知道,自从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把胡惟庸弄死,废除宰相这个职位之后,大明皇朝的实权权柄尽分于六部,官职品阶之上,并没有一品,作为户部堂首的正二品就是最高。
正三品的含金量便可想而知了。
只是因为答对了一个所谓的「考题」,没有任何功劳就一下子封这么大个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