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求之不得。”忍足眼神一亮,他正好想试试新领悟的节奏。可刚打了几个回合,他就发现越前的节奏变化比慈郎快得多——时而快如闪电,时而慢得让人着急。就在他快要跟不上时,安西的声音又传来:“别盯着球,看越前的肩膀——他想加速时,左肩会先沉下去;想减速时,右手会轻轻捏一下球拍。”</p>
忍足立刻照做,果然精准预判到越前的变化。他甚至试着在越前减速的瞬间,悄悄加了一点速度,竟让对方也顿了一下。“不错嘛,忍足前辈。”越前挑了挑眉,“看来你真的学到东西了,不过还差得远呢”</p>
场边的黄濑和青峰也看直了眼。黄濑戳了戳青峰:“喂,这老头的教学方式也太神了吧?明明没教技术,却让忍足一下子就找到感觉了。”</p>
“这就是‘守护’型的节奏。”青峰难得正经,“不强行灌输,而是帮学员自己找到答案——比我这种直球方式,更适合忍足这种靠脑子打球的人。”</p>
当天下午,U17训练营的黑部由起夫收到了一份新的比赛录像——正是忍足和越前的切磋片段。他反复看着忍足的节奏变化,眉头越皱越紧:“总教练,您看——忍足的节奏比之前流畅太多了,甚至能跟上越前的变化,这才几天啊?”</p>
三船入道看着录像,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:“泽球馆的教练,果然不简单。安西光义……查不到任何背景,却能把忍足的节奏问题点透。斋藤,你从心理层面看,忍足的状态有变化吗?”</p>
“很明显。”斋藤至推了推眼镜,“他以前打比赛时,眼神里总有‘计算’的焦虑,现在却多了几分从容。这种心态的转变,比技术提升更可怕——说明他真正理解了节奏的意义。”</p>
“看来,下周的交流赛,我们得更重视了。”三船入道嘴角勾起一抹深意,“不仅要测越前、手冢、不二,迹部,忍足也得加进去——我倒要看看,泽球馆到底能把这些初中生教到什么地步。”</p>
夕阳落下时,忍足终于结束了训练。他走到安西光义面前,郑重地躬身:“安西教练,谢谢您。我终于明白,真正的节奏不是靠数据算出来的,而是靠感知和共鸣。”</p>
“不用谢。”安西光义笑着递过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几个简单的训练方法,“明天我们练‘变速控球’,记得今天晚上多听听音乐——不同的曲风,能帮你找到更多样的节奏。”</p>
忍足接过纸条,小心翼翼地收好。这时,宫木泽走过来,笑着说:“忍足,下周U17的交流赛,你也一起去吧——正好试试你的新节奏。”</p>
“真的吗?”忍足眼睛一亮,能和U17的选手交手。</p>
而在球馆的另一角,安西光义看着忍足的背影,又望向门口——他知道,忍足的成长才刚刚开始,而泽球馆的学员,还会吸引更多渴望突破的少年。球拍击球的脆响依旧回荡在球馆里,只是这一次,每一声都带着属于“节奏”的韵律,指引着少年们走向更高的网球境界。</p>